12日晚上突发的爆炸事故,让天津渡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伤亡的数字使人沉重,救援人员被困的消息更令人揪心。灾难为天津港务集团瑞海物流危化品堆垛发生爆炸引起。据了解,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注册于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注册资金5000万元人民币,是天津口岸危险品货物集装箱业务的大型中转、集散中心,是天津海事局指定危险货物监装场站和天津交委港口危险货物作业许可单位。公司以经营危险化学品集装箱拆箱、装箱、中转运输、货物申报、运抵配送及仓储服务等业务为主,占地面积46226.8平方米,由两个危品库房和中转仓库等组成。
根据一份2014年9月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跃进路堆场改造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拟批复公示》,该堆场改造后设计危险品年周转量5万吨左右,普通货物年周转量2万吨左右,用于电石、硅钙合金、氰化钠、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烧碱、硫化碱、氩气、甲乙酮、乙酸乙酯、硝化纤维素、硫磺、硝酸钾、硝酸钠、甲酸、磷酸、甲基磺酸、压缩天然气等危险品和PVC、天热橡胶等普通货物进出口的暂存。
该企业官网显示,该工程占地面积46226.8㎡,由综合楼、危品库房一、危品库二、中转仓库、堆场、消防泵房、检查桥、室外箱变、废水收集池组成。危品库一位于综合楼南侧;危品库二位于场地南侧,危品库二的西侧为中转库房。
对物流行业意味着什么
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应用大国,危化品运输变得愈加频繁,与之相关的事故率也随之上升。由于国内危化品物流进入门槛低,行业一直存在“小散乱差”的情况。
为伤亡者悲痛的同时,我们需要拷问的是危化品物流安全问题。
行业现状:小,散,乱,差
前不久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化品物流分会推出了《危化品物流行业政策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报告》在第三章从行业自身分析了我国危化品运输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的因素,其中主要有六个因素——也可以是影响危化品物流发展的六个“拦路虎”。
1.危化品生产企业分布不均,需求分散,物流配送难度加大
我国危化品物流生产企业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但需求比较分散,导致危化品物流配送路线过长,潜在风险较大。同时由于铁路运输能力的限制,公路危化品物流量大,运输成本高,运输风险大,运输效率低。
我国危化品物流企业布点十分不均衡,危化品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偏少,而且需求分散,导致危化品物流半径过大,往往超过经济运输半径。
2.危化品物流企业实力弱,专用车辆少,服务单一
危化品物流是物流行业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相对于普通物流更加需要全面、准确、可靠的信息管理和控制,运作过程中对仓储设备、车辆运输资质、驾驶员和管理人员都有着严格要求。这就使得危化品物流企业的准入门槛较高,管理难度较大。但总体来看,国内大多数危化品物流公司经营实力相对较弱,危化品专用车辆较少,运营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缺乏规模较大的运输和仓储企业,行业市场结构不尽合理。
据统计,2013年道路运输企业约有75万家,但是有资格从事危化品运输的仅有1万余家;危化品专用车辆大约30万台,总吨位在500万吨左右,危化品运输能力严重不足。
现有的大多数危化品仓储企业、运输企业仅能提供单一的服务,缺乏提供危化品物流服务的基本专业能力和整体协调策划能力;自产自运占相当大的比重,这种经营模式造成我国危化品物流企业现代化水平低、发展慢。无证经营危化品物流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3.危化品运输违规操作多,浪费运力,隐患大
危化品物流不符合规范的现象大量存在,成为造成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无证经营危化品物流和无证上岗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或驾驶员、押运员未能达到相关专业知识要求,出现事故时不能及时、妥当处理。有相当比例的车辆不符合危化品物流技术要求或用普通车辆运送危化品,专用安全设施和器材配备不全。另外,在危化品物流中同样大量存在超载超限现象,有不少危化品仓储企业未按规定的分类储存或仓库间距不足,在配载中也存在与普通物品混装甚至有毒物品与食品混装的现象。
在物流效率方面,目前我国相当比例的危化品物流还存在重复运输、运力选择不当、运输半径过大等问题。相关问题的大量存在,使得运输过程中难以选择合适承载能力的运输工具,造成严重超载产生安全隐患,或者实载率低,浪费运力的现象。
4.危化品物流市场运价恶性竞争
危化品物流相对于普货物流利润空间较高。运输市场放开后,一些运输成本低,利润高的企业为了占领市场,故意压低运价,形成运价恶性竞争,运输市场混乱。一些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多拉快跑,铤而走险,导致超速、超载、超限、疲劳驾驶等现象时有发生。
5.危化品物流从业单位专业人员少,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危化品物流从业单位虽然履行了办证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疏于管理、查验不严。如,缺少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大多数危化品物流企业没有相对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有的根本没有设立应急救援预案体系。
6.危化品物流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少专业知识
据统计,2013年道路运输的从业人员在3000万以上,但具有从业资格的仅有120万。虽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要求“从事道路危化品物流的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但是相当部分危化品物流的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少专业的知识,对危化品物流知识了解少,操作不规范,无证上岗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导致危化品物流潜在危险性较大。一旦发生事故,这些人员无法及时采取准确措施,就会出现逃匿现象。
管理难题:标准不统一,罚款不治本
据了解,我国涉及危化品物流安全管理的政府部门多达十多个,各管理部门之间物流标准不统一,物流标准管理分散,部分标准和执行要求存在矛盾,这不仅令危化品物流企业无所适从,还增加了监管人员的执法难度。
另外,对违规者罚款也被视为推高风险的原因之一。中物联危化品物流分会秘书长刘宇航表示,在关于危化品运输处罚的地方新闻中,常常会出现“巨额罚单”等字眼,这些动辄上万元的罚款措施看似严厉,但刘宇航认为,“罚款”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很多小的物流公司已经将罚款计入成本,为了获利,他们通常会采取非法改装、超载运输的方法。”
解决之策:调整行业结构迫在眉睫
那么应该如何改变危化品物流“小、散、乱”的行业现状,消灭安全隐患?
刘宇航表示,并购并不是实现行业整合的最好方法,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危化品分会将通过建立危险品驾驶员诚信体系、推动实施危化品物流团体性标准、建立区域性公路运价参考指数、建立化工业PMI等方式逐步引导和带动整个行业的整合,向规范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改革目前的处罚制度也有助于行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通常是罚款之后即放行,而国外在发现违规情况后,往往是先扣留车辆、禁止继续行驶,进而追查,对涉事公司进行整改或停运的惩处。”刘宇航认为,学习国外的惩处制度能够防止小企业违规“钻空子”,并为专业化公司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另外,当危化品运输交通事故发生时,事故处理团队都是由企业自建。随着危化品运输量的不断增大,刘宇航建议,未来政府可以通过为企业提供补贴的方式,促进救援体系的进一步完善。